emo 一下排解最近的一些负面情绪
早上起来首先是一件不太愉快的事情,本来想申请在家办公(公司每月可申请一次 Work Home),因为最近事情比较少,项目进度也提前很多。早上醒的比较早,身心有点疲惫,就想着申请下远程中午好好休息休息。
谁知道 Leader 告诉我 HR 上次说周一因为有周会不允许请远程假了,我感到很困惑,取消了请假流程。因为 HR 并没有通知过这件事情,而且每周一的周会是在线上进行的,我在家也是一样的参加。又过了一会儿,HR 才在工作群里通知了这件事情,令人费解,仿佛我成了典型一样。然而之前我都没有在周一申请过远程,甚至有时候远程都忘了用,因为远程并不会让你轻松多少。
从入职到现在,可以感觉到公司的福利在一点点变少,政策也在慢慢收紧。每月一次的远程办公曾经是我考虑入职的一个重要因素,(彼时还有几个给到更高或者同等薪资的公司的 Offer)。举例来说,我入职那会儿公司是不打卡的,大家每天照样勤勤恳恳,自觉按时上下班。并且允许你在工作群知会原因的情况下晚到一段时间。那时候我每天来的很早。最近一段时间开始使用企业微信打卡,可是不知道为什么,每天起早的积极性反而降低了。当然对于打卡的制度我是支持的,毕竟上家公司也是钉钉打卡,习惯了。还有就是每个月 100 元的花费充值卡,最近也改成办理工作手机卡,每个月上限 100 元的套餐额度了;团建旅游取消了;笔记本电脑采购标准降低,16 寸和新款的不批了。。。诸如此类。
背后的原因当然是公司业绩并不乐观,今年从电商运营转型做医美营销,最近甚至在选址开设医美诊所。医美这个领域,在国内的发展阶段确实是属于早期阶段,是存在一定的机遇的,但是想要做成功,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,挑战也是很巨大的。在转型的初期,也有一些同事离开了,这是必然的。我也曾问过自己,真的认同公司的决策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吗?可以肯定的是,在做决策的早期,我是抱有一定的期望的。但受疫情影响,今年的经济形势是不容乐观的,医美真的能适应环境吗?而且和众多国民一样,我对医美是有一定的消极态度的,医美真的能够被大众所接受吗?
没错,技术本身是为业务服务的,技术脱离了实际应用,就很难发挥其价值。对于开发者来说,无论是做什么业务,似乎并没有什么不一样。但对于我来说,我还是希望自己并不仅仅是每天写一写管理后台,小程序接口之类的代码,曾经我觉得入这一行是一件很酷的事情,我还记得高考完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新华书店泡了几天,找各种计算机相关的书籍看,那时的我对编程还没有什么概念,单纯是觉得计算机屏幕上的那些窗口、按钮以及按下按钮后的效果很是新奇,还特意买了一本 Visual Basic 编程回去看 🤣。再看现在的孩子,接触编程的时间越来越早,某种程度上,挺羡慕他们的,毕竟网络发达,各种硬件设施也跟的上,对于真正对编程感兴趣的孩子,或许真的可以少走很多弯路。
话说回来,怎样才算做一件很酷的事情呢?我觉得对我现代大多程序员来说,酷是一个很浪漫的追求,没有人不想活的洒脱,但对于底层码农来说,你的作用就是 CRUD 和实现产品经理脑中的各种天马行空的需求。之前在上家公司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时候,我也偶尔在心里怀疑自己所做的是否有价值,企业对安全生产的管理需求是否真的普遍,是否真的能够提升社会生产力,降低风险,而不是沦为绩效考核和资本家压榨员工的工具呢?其实是有的,之前出差去过一个客户公司,感觉大型企业对于这一块的需求还是很实在的,并不是做一做表面文章。后来我觉得 B 端有点枯燥,想要来互联网公司体验体验,于是来了现在的公司。现在做的是医美领域的私域流量营销,说人话就是用社群的方式宣传医美产品,吸引客户到门店做项目然后和医美机构分佣的这么一个模式。听起来,这并不是一件很酷的事情,相反还很俗,然而挣钱嘛,不寒碜。
可能是最近跟前同事聊了一些跳槽的话题,心里其实也有些负面情绪冲动,真的要跳槽还是要到拿年终之后了。最近是有一些浮躁了,所谓干一行,爱一行,有时候外部因素并不是借口,还是要做好本职工作,努力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。
最近都是坐公交去地铁站下一站,公交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拥挤,公交公司安排了专车接驳,中间站不停,也有位置可以坐,还算方便。前面坐的是一位老干部模样的大叔,他询问这班车收否收费,因为他是刷证件(可能是退伍军人或者献血证之类的,忘记问了)乘坐的,以及中间站停不停,是不是只有早上有等一系列问题,顺便吐槽了我一直想吐槽的一个问题,每辆车旁边都有五六个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在调度车辆和疏导行人,但是感觉车辆和行人都还没到需要调动这么多人力的地步,一两个人其实就足够了,多了就是浪费人力了。当然,不否定他们的辛苦付出,有一次我差点没赶上最后一班,是他们协调让司机多等了我一会儿,只是天冷了,应该还有其他的地方需要他们吧。